4条栩栩如生的龙马腾云驾雾,载着大禹检阅九鼎,寓意大禹借治水成果完成了华夏统一大业。大禹建立了()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2.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的“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举出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的名称以及建立者。列举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三位。列举“战国七雄”的七个诸侯国。列举商、周时期我国使用的文字三种。汉武雄图载史篇政治篇⑴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题2010
初一(上)历史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事件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新疆 B.大秦 C.安息 D.西域
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秦皇汉武”是指( )
A.秦穆公、汉高祖 B.秦始皇、汉武帝 C.秦二世、汉武帝 D.秦始皇、汉高祖
4.在查阅《史记》时,不可能了解到的历史人物是( )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文帝 D.刘备
5.2002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学士讨论会”在西安举行,会议通过了《西安宣言》,呼吁将“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下列人物中,谁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功不可没( )
张骞 B.张飞 C.诸葛亮 D.秦始皇
6.如果让你扮历史剧中的华佗,你应该具有哪些医学特长( )
①外科手术 ②创制“麻沸散” ③创造“五禽戏” ④编著《伤寒杂病论》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
8.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9.在一节历史复习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他是( )
①东晋人 ②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王羲之 B.欧阳询 C.颜真卿 D.钟繇
10.李星同学收集了一张张横的纪念邮票,你认为张衡的主要贡献是( )
A.著有《论衡》一书 B.发明了地动仪 C.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 D.著有《缀数》
11.“仲景”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此商标是利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你知道下列哪部书是他写的( )
A.《九章算术》 B.《青囊书》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2.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福建福清地区在三国时属于下列哪一国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魏 B.陈 C.吴 D.前秦
13.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各地陆续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进行概括,其中与历史史实比较吻合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15.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顾恺之
16.一个欧洲旅游团队要到北京周口店来参观,他们除了可以看到北京人遗址之外,还会看到(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遗址
17.1987年是世界居房年,我国发行了一套民居邮票,其中江南民居与北方民居有很大的差别。右图为7000年前我国南方民居的典型代表,它属于( )
半地穴式 B.山洞式 C.合院式 D.干栏式
18.中国是世界农作物栽培的主要中心之一,世界上有近1/5的栽培作物起源于中国。其中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是( )
A.大汶口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19.某同学想写一篇文章赞颂“人文初祖”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以下素材他应选择( )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中学历史在线网2005年11月2日发表题为《赵芝荃:挖到夏朝国都的人》的人物专访。下列有关夏朝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 B.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陕西南部一带
C.组建军队,建立政府机构 D.都城建在阳城
21.2006年9月19日,“大禹驾车检阅九鼎”巨型雕塑在武汉亮相。4条栩栩如生的龙马腾云驾雾,载着大禹检阅九鼎,寓意大禹借治水成果完成了华夏统一大业。大禹建立了( )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2.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的“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曾经是哪一朝代的都城( )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3.小说《封神榜》中有关于“炮烙之刑”“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的描写,我国成语中把帮助坏人作恶叫作“助纣为虐”,这些都反映了哪位统治者的暴虐腐朽( )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24.《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为分封诸侯,镇守疆土)从所给信息判断,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开始实行(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25.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而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农业领域里也有过一次革命,它是( )
A.铁农具的出现 B.能施草木肥 C.深耕的推广 D.牛耕
26.历史歌谣唱到:“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歌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时间是( )
A.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B.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C.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D.公元前770年——前475年
27.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28.下列哪一人物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
A.孔子 B.老子 C屈原 D.孙武
29.近年来,不断有“杀人奶粉”、“毒火腿”、“假酒”的报道,对待这些不良生产厂家和经营部门,你认为最适合用以下哪家的主张来治理(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3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武王伐纣 B.国人暴动 C.商汤灭夏 D.陈胜、吴广起义
二、列举题.
1.列举三国两晋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三个。
举出三国鼎立时期,三个政权的名称以及建立者。
列举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5世纪曾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两个即可)
写出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
列举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三位。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四个著名战役。
列举“战国七雄”的七个诸侯国。
列举商、周时期我国使用的文字三种。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⑴上文中“皇帝”指谁?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建立了哪一政权?
⑵除材料内容外,他还颁布了哪些改革措施?(四点即可)
⑶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向哪一民族学习?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2.“汉武雄图载史篇”,这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部分内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汉武雄图载史篇
政治篇 ⑴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 的建议,消弱诸侯国的势力。
经济篇 ⑵汉武帝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而采取了哪两项主要措施?
军事篇 ⑶举出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两位著名将领的名字。
思想篇 ⑷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哪一项建议?
文化教育篇 ⑸为了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 。
⑹针对这段历史,你看了哪部书籍或影视作品?在此过程中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三、根据军工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材料三:孝公死后,守旧势力卷土重来,他们网罗罪名,最后将商鞅“五马分尸”处死。商君虽死,但秦法未败。
——摘编自互联网
⑴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一事件?
⑵假如你是人群中的封建地主,你会对材料二中法令的哪一项措施表示欢迎(一条即可)?理由是什么?
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请你解释这句名言的意思?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们最需要名言体现的哪一种精神?
⑷请你从变法的意义这一角度来分析,为什么“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图片中的人物在李白笔下是位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
⑴你认为他是谁?
⑵你敬佩他的理由是什么?(至少说出五点史实)
⑶也有人说他是“一代暴君”,请你用三项史实加以证明。
⑷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他的?(两个即可)
初一历史反思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历史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让刚刚升入初中、心智并不成熟的初一学生快速入门并且正确掌握历史的 学习 方法 ,兴趣的培养成为关键性要素。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 反思 ,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历史反思篇一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 教育 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 故事 及点滴反思与体会。
片段(一)
一节历史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道题: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 成语 故事。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看教材,看课外书籍,查字典。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很多学生踊跃欲试。
学生甲:我看过《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刚做国君的楚庄王胸无大志,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让他猜个谜,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批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学生掌声一片。
学生乙:春秋时期,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赵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许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赵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
我很满意学生的表现,同时也注意到一向不爱作声的学生乙犯了一个小错误:应该是重耳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而不是赵王。但我不忍心泼冷水,也就鼓励性地说了声“你真不错”,并未纠正他的错误。
反思: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总想着那样处理不对劲儿。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表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的上述处理方式,让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作为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错!
其实,学生听多了赞赏的话,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所以当学生做得不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请大胆地说“你错了。”
片段(二)
我在教 九年级历史 第1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设计了一道题:由于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难,有人认为它们是由“天外来客”所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大胆地说:“我认为它们不是天外来客所建,而是埃及人民建造的。因为书中写到,建金字塔用了20年,由几十万人来完成,而且我不相信有外星人。”刚说完,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赞同。但我发现一个同学却摇了摇头。我立即请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很得意、也很理直气壮的说:“我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书中的记载只是根据传闻,并没有得到证实;其次,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难,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埃及人民是无法完成的;第三,很早就有关于外星人的 传说 ,到底有没有,至今未得到证实。”顿时,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地望着我。
反思:
学生鸦雀无声地望着我,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在接受碰撞。尤其当这种挑战来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细心观察并发现了摇头的同学,使得这一环节更有意义,激活了学生思维。
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总是考虑能否按课前准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情感没有真正地被重视。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观察、多思考,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到学生身上。
我相信,对学生多一份关注,他会还你一个惊喜。
片段(三)
在县研训中心组织的“历史新教材培训”活动中,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教学内容是 八年级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间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了降低难度,我放了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是学生仍启而不发,教室里静悄悄的。我想:坏了,冷场了。
反思:
下课后,我冷静反思,学生启而不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题目难度大,空洞,让学生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学生成绩不理想,有时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有时候学生与你抬杠……此时,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了解学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片段(四)
一节历史课,我给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讲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时,突然有学生插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很恼火他打断了我的话题,于是没好气地问:“你怎么知道的?”他高兴地指着墙壁说:“在那儿贴着呢,还有孔子的画像。”我一时语塞,多好的教学资源,我怎么就没注意呢。
反思:
我应该感谢“插嘴”的同学,是他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是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学生插嘴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困惑,但更多的应该是欣喜与思考。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插嘴”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朵绚丽的浪花。当学生的“插嘴”具有挑战性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如何让学生的“插嘴”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
反思后则奋进。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初一历史反思篇二
初一的历史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容易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历史,怎样才可以让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
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才发现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少得可怜,而且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十分狭小,比如我在讲述尧、舜、禹的时候,80%的学生是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连这些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他们的故事;只有极少部分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听说过他们的传说故事。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想要学生进行故事的讲述和比赛,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讲故事之外,其实历史课堂的形式还有多种形式的:表演、话剧、知识竞赛等。尽管这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但历史课堂中还是可以尝试的,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孩子,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讲述到“远古人类的一天生活”时,有几个班的小组尝试了表演,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能准备出一些简单的台词和相关的动作,确实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能很认真、很投入的表演,着实让我欣慰。
历史课定期准备一些知识小竞赛,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竞赛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在前三课上完之后,我准备了一次小的知识竞赛,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在第一个班进行知识竞赛时,我准备了必答题和抢答题,由于抢答题不能确定谁先抢到问题,所以课堂的控制有很大难度,所以其后的几个班,我就取消了抢答的环节,虽然这样竞赛的气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课堂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不管是历史表演还是知识竞赛,再或者故事讲述,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讨厌历史、厌烦历史,也许这就是历史老师最大的心愿。
历史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本身就是历史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是历史知识的一个活用,不至于让历史真正成为历史。当然,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还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好好准备的,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形式不仅仅再是形式。
初一历史反思篇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育才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的确碰到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针对具体的教学以及教学后的效果谈谈反思;
一、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它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促进作用。如 七年级历史 《伐无道,诛暴秦》主要介绍秦始皇的过失,引起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及建立西汉,我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较久远,通过分析课文,能知道,但记忆困难,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准备了北京长城的图片,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世界名胜古迹有了兴趣。接下来放映《孟江女哭长城》学生们看到劳动人民,用小推车、肩膀扛、绳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来放映陈胜、吴广起义。这样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分组 总结 秦始皇的功、过,学生的兴趣从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乘机扰乱课堂,哗众取宠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不能达到言之有物,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对学生的能力的重视: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还应该注意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 其它 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 教学方法 ;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
4、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5、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初一历史反思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一历史反思
★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工作总结
★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
★ 初一上学期总结反思
★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反思
★ 初中历史反思
★ 初中历史老师教学个人总结反思
★ 初中历史工作反思
★ 初中历史反思怎么写
★ 2020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光明小学6年级举行中国历史知识竞赛,共20道题,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得0分,做错一题到扣3分
如果全做对得20×5=100分,如果做错一道扣5+3=8分1.100-60=40分,40÷8=5道。松松做错了5道
2.100-76=24分,24÷8=3道,20-3=17道。东东做对了17道
3.18×5=90分,90-3=87分。阳阳做对了18道,做错了一道,没做一道。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口决
展开全部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