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和右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知识要点: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军功授爵: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行省制: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如下:
(1)1921年中共一大: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定为奋斗目标,坚持以革命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2)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4)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思想。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6)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7)1935年底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8)1937年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9) 1938年持久战理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战发展的正确道路。
(10)1942年整风运动:中共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和右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有没有很具体很详细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啊 最好是按时间顺序排下来的历史年事表
楼主,已经有人帮你作了很详细的答案.所以我的答案也许不会被选中但我想对你说几句心里话.我也是学文科学过来的,现在上大二.
这些知识点让别人总结了即便背下来也不如自己一点一点去总结来的有用.
我经常写很多东西,总结很多东西.颇为有趣.费很大力气,历史不是数学.你用了功就有结果,没有功夫凭什么考的好
我的历史成绩一向数一数二,所以我的话你该听一听.
这个朋友帮你总结的在我看来不是很有用,不是考点.
你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去自己总结.
一.棉花, 二.铁. 三.铜 四货币. 五赋税演变. 六.文字演变. 七.人口
八.经济中心, 九纺织. 十水稻 十一.与国外交流......
列举方式就是在古代史里从头到尾分门别类把相关内容摘出来.
你可以多列,把书中涉及到的都列出来.这样一来这本书就被你抽象了.
不要想轻松过关.
在我的高中生涯里,历史及政治书一字不拉的背过十遍以上.
你当然不必这么做,但功一定要下,我很乐意回答疑问,但请不要把自己该干的事让别人干
高中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而且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所以这里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比较全,其他地方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网,可能不如这里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原因是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很容易找的,而且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现在也不是太难找。谢谢了呢啊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