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竹林七贤最随性之人——关于阮籍的趣闻典故

时间:2024-10-0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历史百科

要说到这七人中最有性格之人,当属阮籍,他处事随性,不拘于俗礼,学识渊博又豪放不羁,生平事迹也是十分有趣。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但如果因此说阮籍不孝,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只是与他人的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

在中国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被称为"七贤",他们因常在当时的(今修武一带)的竹林之下喝酒纵歌,后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这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思想性格却迥然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要说到这七人中最有性格之人,当属阮籍,他处事随性,不拘于俗礼,学识渊博又豪放不羁,生平事迹也是十分有趣。

典故一:

说到阮籍,他的"青白眼"看人很是有意思,据说对待喜欢的人他便用"青眼"看,对待不喜欢的人他就用"白眼"看。一次,在他母亲去世之后,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悼念,但是因为嵇喜在朝为官,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他心中不喜欢,就直接给了人家一个"白眼"。待遇不同的是,后来嵇康带着酒和琴来,他很是喜欢,态度马上就变了,转为"青眼"看人,可以说是十分任性了。

典故二:

据说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去参加晋文王的宴席,丝毫不顾他人目光,一直喝酒吃肉。当时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忍不住对文王道:"您正在推崇以孝治天下,可是这阮籍如今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还在这里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偏远之地去,以正风俗教化。"文王便为阮籍解释说:"他现在正因母亲去世悲伤消沉,你既不能为他分忧,更不该这样说。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再看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但如果因此说阮籍不孝,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只是与他人的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阮籍在给母亲出殡时,蒸了一头小猪,喝了些酒,去和母亲道别,到时只说了句:"完了。"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厥很久才醒。想来他内心十分悲痛,先是压抑,最后释放出来,才导致吐血昏迷。

典故三:

说到阮籍当官,有两则趣闻。第一次任官,即东平太守,可以说纯属偶然。他当时到东平去游玩,只是无意间夸了句东平的风景,司马昭知道后,便任用他做了东平太守。阮籍并不喜欢司马家的人,但既然当了官,他也尽心尽责,短短几天就做出一番成绩,然后挥挥袖子便走了。第二次当官就更有意思了,当时阮籍听闻北军营房有个善于酿酒的厨师,并且还存有一窖的陈年佳酿,为了喝到美酒,于是他便主动要求担任了北军的步骑校尉。当然,这只是趣闻,像阮籍这样大智慧的人,在任官处事上必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典故四:

当时司马昭意图拉拢阮籍,于是心生一计,想和阮籍结为亲家。但阮籍向来不喜司马家,这门婚事肯定是不能谈的,于是他便每天拼命地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不醒人事。这样持续了60天,司马家派来提亲的人根本没法向他开口,只得回去如实禀告了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典故五:

对于一些俗礼,阮籍向来不放在眼里。有一次阮籍的嫂子要回娘家,阮籍前去相送,便有人指责、非议他,面对这些闲言碎语,阮籍根本不放在眼里,说到:"礼法难道是为我辈设的吗?"他喜欢喝酒,就常和王戎到自家旁边的酒馆饮酒,喝醉了便躺在女主人旁边睡着了,根本不避嫌,那家的丈夫观察许久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轨的行为,便也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