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以德报怨」的研究和典故

时间:2024-09-2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历史百科

今天聊聊“以德报怨”背后的故事,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哦。寒山寺志清末民初叶昌炽经查询,陆文节应为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陸建瀛,至此再无可考。寒山拾得问对的故事广为流传,大致是劝人以慈悲心普度他人,忍辱负重、唾面自干的意思。可能会有同学说,这不就是孔圣人说的“以德报怨”嘛。《论语·里仁》中,子曰“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也表达了孔子认为:厌恶不仁者,本身就是仁德的鲜明观点。


今天聊聊“以德报怨”背后的故事,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哦。

近年来网上流传着《寒山拾得问对录》、《寒山拾得忍耐歌》、《寒山问拾得》,都是讲同一个故事:说唐代有两位高僧,一位叫寒山,一位叫拾得,而僧合起来被人称为“和合二仙”,有一日二人问对:

寒山拾得图 元 因陀罗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我在星云大师所著的《星云禅话4》的「103——处世秘诀」一文中看到过这个故事。更有人在网上给出《寒山拾得问对录》的出处是源自南宋时期禅僧赜藏主所编纂的《古尊宿语录》,于是我认真查阅了古籍文献,的确有寒山、拾得二位高僧的对答,但是并未找到相近的文字和内容。

寒山拾得图 清 罗聘

几经查阅后,我在清末民初的著名金石学家翰林院侍讲、甘肃学政叶昌炽所著的《寒山寺志·卷三》中查到出处,原文后注如下:

“此篇陆文节公录示,不知所从出。虽释子语,难以我法论,亦不似唐以前缁流笔墨。重在文节遗言,姑录之。”

寒山寺志 清末民初 叶昌炽

经查询,陆文节应为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陸建瀛,至此再无可考。

寒山拾得问对的故事广为流传,大致是劝人以慈悲心普度他人,忍辱负重、唾面自干的意思。

可能会有同学说,这不就是孔圣人说的“以德报怨”嘛。那么我们再看看“以德报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关的内容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原文如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成白话来说,孔子平时对弟子讲克己复礼为仁、讲忠恕,因此他的弟子问他:“老师,有人对我不好,我以德报怨,这么做如何?”孔子回答:“那你用什么来回报那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这是否公平?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正直无私回报怨怼,以恩德回报恩德。”《论语·里仁》中,子曰“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也表达了孔子认为:厌恶不仁者,本身就是仁德的鲜明观点。

而老子在其《道德经·七十九章》也表达过类似观点: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意思是说:“和解深重的怨怼,必然还会遗留余怨;用恩德来回报怨怼,这怎么能算是正确的做法呢?”

伏生授经图 明 佚名

我更是看到有网友在特意改编仿写《寒山拾得对问录》的内容: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答曰:“唯有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鞍前马后,看准时机弄死他。”

虽然戏谑,但我认为对无德之人的纵容,就是对有德行之人的惩罚。从今往后“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不要做一个只在乎利、害关系,而不分是、非对错的老好人,您记住了吗?

寒山寺图 清 顾仲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