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原来是一名征收田赋的下层官员,是个办事公平而且非常严格的人。有一次,相国平原君家的人不缴租税,赵奢就杀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事人。平原君知道后很生气,下令要杀他。平原君觉得赵奢说的很对,不但没有杀他,而且把他推荐给赵王,让他担任更高的官职。
赵奢原来是一名征收田赋的下层官员,是个办事公平而且非常严格的人。有一次,相国平原君家的人不缴租税,赵奢就杀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事人。平原君知道后很生气,下令要杀他。赵奢不但一点都不害怕,还义正严词对他说:“虽然您在赵国权势非常显赫,但是您的管家却拒绝缴纳赋税,这样会损害到国家的法律,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威信。要是大家都这样,赵国就会慢慢衰落下去,早晚会被其它国家灭亡。以您现在这样崇高的地位,如果能够带头遵守法令,那么赵国就会强大起来,您也会更受到大家的尊重。”平原君觉得赵奢说的很对,不但没有杀他,而且把他推荐给赵王,让他担任更高的官职。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赵奢谓平原君)日:‘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注】廉洁:清白。奉:奉行。公:公务。
【释义】战国时赵国的将军赵奢在赵惠文王时,任田部吏。他办事公平而严格。有一次,平原君府里的人仗势不缴租税,赵奢依法处理,连续惩办了赵胜的九个管家。赵胜大怒,下令把赵奢逮捕,准备杀死他。赵奢说:“你身为赵国的公子,竞然纵容你的管家,不奉公守法。这样国家就会衰弱,就会招致别国的侵犯甚至灭亡。到那时,你哪里还能
保住什么富贵?以你现在这样的地位,如能带头奉公,遵守法令,做到上下公平,那么国家就会强盛起来,你也就会更加受人尊重了。”赵胜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带头奉公守法。这里指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一切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办,不徇私情,清白公正。
【书证】元·无名氏《延安府》第第一折:“想俺这为官的,都只要奉公如法也啊。”元· 曾瑞卿《留鞋记》第三折:“因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救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元·无名氏《陈州策米》楔子:“则要你奉公守法,東杖理民。”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时事· 史恩涛》:“如果奉公守法,毫无情弊,何至人言喷喷?”
【考据】赵奢:战国时赵国人。初为田部吏,赵国平原君荐于王,治国赋,国库充实。后为赵将,善用兵。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攻网与,奢奉命往救,途中屯兵二十八日,增垒不行,以欺秦间。继以二日一夜急行军赶赴前线。并听军士许历之计,发兵先据北山。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败秦兵,因功封马服君。赵奢墓:位于邯郸县西北紫山南麓。赵奢墓在紫山的记载有:(1)晋·张华《博物志》载:“赵奢冢在邯郸县西山上,谓之马服山。”(2)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赵奢墓在县西北七里。”(3)清·黄彭年《畿辅通志》载:“紫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上有赵奢家,故又名马服山(《太平寰宇记·作马服冈)。”(4)清。胡景桂《广平府志》载:“紫山在红山南,距邯郸县西北三十里··山势耸拔,岭麓回复。名马服山(旧志)。张华目,赵奢冢在邯郸界西山上,谓之马服山。《括地志·云,马服山,在邯郸县西北十里。马服山因马服君为号也(《史记正义》,(5)明· 万历元年(1573)《邯郸县志》载:“紫金山,在城西三十里,按《汉 书·张华注云,赵奢冢在山上,故又名马服山云。”(6清·康熙十二年(1673)、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光绪元年(1875)、民国二十九年 (1940)等四部《邯郸县志·均从明·《邯郸县志》记载。7)清·乾隆四年(1739)《武安县志》载:“紫金山,位于武安县境东部,为武安、邯郸、永年县交界山··早在战国时期,赵国大将马服君赵奢葬于此山,故称马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