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求历史的一些文史知识?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综上所述,五行的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 指藉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五行在中医里五行有着特殊的含义。
- “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 “土曰稼樯”,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
-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