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于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岁。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小学生必背的历史知识
小学生必背的历史知识如下1、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十六国开始,公元316年汉军大举进攻西晋都城长安,晋愍帝赤上身,乘羊车出城请降,西晋灭亡。次年东海王司马越侄司马睿(rui)在南方建业正式称帝,为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任王导为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实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亦因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最终抑郁病死。
2、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3、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裕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晋恭帝退位,东晋灭亡;次年刘裕毒杀晋恭帝,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统天下,并立百余年,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叫“南北朝”。
4、科学巨匠祖冲之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家和机械制造家。他所创制的《大明历》,确定一年为365.2428天(与现代科学确定的只差50秒),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祖冲之还和他的儿子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后人称之为“祖氏原理”。于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岁。
5、淝水之战:十六国时期,前秦苻(fu)坚讨伐东晋,其先锋部队被晋军击溃,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在秦军撤退之际,秦军中有人疾呼:秦军败了,秦军大乱,晋军乘胜出击,大获全胜。侥幸逃脱者丢盔弃甲,连听到“风声鹤唳(li)”也以为是晋军到了。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6、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7、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 的 历史 知识应该说是有 初一 的历史做基础的,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结构图5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
背景:粉碎“_”以后,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意义(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伟大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内容: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 政治 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第二代国家领导人)
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党历史上的2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1935、1)和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相似处:都具有转折意义;都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都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核心。
4、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
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 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 法律 。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1、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1978)进行→1985年的城市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
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前提: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作用(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
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⑤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 经验 ;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的根本)
5、对外开放过程
(1)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省)(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2)开放沿海14个城市——1984年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并在内地省份设立一些开放城市
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现已成为 国际 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体现
5、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促进 中国经济 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和调整?
答: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猜你喜欢:
1. 八年级历史思维导图的图片大全
2. 八上历史知识整理框图
3.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4. 八上历史知识梳理图
5. 初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
历史知识
4月关于美国历史,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1、大约30年代时,在美国有一场黑色风暴 (Dust Bowl) 事件,沙尘暴造成干旱数十年而人民生活困苦,甚至只能用面粉袋来做衣服,而供应商得知这件事后,开始把面粉袋制成五彩缤纷的颜色,好让他们的“衣服”更好看。2、美国内战期间这名叫 Joseph Hooker 的将军因为好色荒淫,还带了一堆妓女来满足他士兵们的sex,以至于这个最古老的职业到现在都用他的姓 hooker 来作为bitch的代称。
3、据说历史上有位最好运的女子 Anna Mae Dickinson ,她经历100年来最惨的惨剧,包括泰坦尼克号、珍珠港及911事件,但她都幸运逃过死劫!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只是网路谣言!只有照片是真的,她是美国民俗艺术家摩西奶奶(Grandma Moses)。
4、故事发生在1948年,当年两名美国船员在行经马兰西亚马六甲海峡时,收到来自一艘荷兰籍棉兰 Ourang 号发出的摩斯密码求救信号:“全部的人,包括船长,都死了。”正当他们感到疑惑时,随后又附上一个奇怪的结尾:“我也死了。”美国船很快赶到现场进行援救,结果发现这艘船并没有危险,但是船上的所有人,全都死了。而且他们的表情狰狞,姿势古怪,几乎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5、在美国奥勒冈东部一座森林里,有一个巨大香菇已经2400岁了,而且它还持续地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