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
关于年轻人爱养生的文案关于年轻人养生的说说文案
1、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2、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
3、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4、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5、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
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7、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8、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9、世上最好的医生是饮食有度保持平安与喜悦的心情。
10、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1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2、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
13、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14、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
15、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
16、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
1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8、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19、心要常操,身要常劳。
20、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21、年青人有的是健康,因而他也就浪费健康。一旦觉得健康值得宝贵的时候,那犹如已经把钱失掉的败家子,是已经失掉健康了。
22、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23、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24、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5、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微信朋友圈有关养生的说说(精选12句)
1、先睡心,后睡眼。2、要想健康快乐,学会自己找乐。
3、人无泰然之习性,必无健康之身体。
4、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5、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6、健康就是一切,没有健康,你就一无所有。
7、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8、。多条腿比两条腿好,两条腿比四条腿好,高原野生蚂蚁最好。
9、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
10、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11、有人问我修身法,只种心田养此身。吕岩又名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吕岩
12、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不怕待遇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走得早。
养身之道有哪些?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