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曾国藩认为,勤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不仅可以报效国家,亦可保持己身之康泰。曾国藩自小受其祖父“不信医”训诫的影响,认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此外,曾国藩还始终坚持饭后千步走和临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中医认为,人体的脾胃为后天之本,饭后散步缓行,可助脾胃消化食物。此外,曾国藩认为养生应做到“惩忿窒欲”。
曾国藩语录【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人。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是我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在废寝忘食的读书生涯中,他经常感到耳鸣心悸、疲乏无力。后来,随着官职的提升,他所承担的事务也越来越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大病一场。病愈后,他认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养生之道。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那么,曾国藩都有哪些养生经验呢?一、勤则寿,逸则亡
曾国藩一生苦心劳力,做事踏实认真。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并自创“五到”之说以激励后人,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曾国藩认为,勤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不仅可以报效国家,亦可保持己身之康泰。他常说:“古时圣君贤相,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增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
二、注重自然调养
曾国藩认为:“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曾国藩自小受其祖父“不信医”训诫的影响,认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较差、庸医较多,使人们产生了讳疾忌医的观念。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可妄施攻治。”可见他非常注重自然调养,认为百药皆有毒性,只要清心寡欲,注重日常调养,则病可自愈矣。虽然这种“不信医”的观念有些偏激,但其注重自然调养的思想是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的。
三、合理地安排饮食起居
曾国藩常说:“养生之道,当悉心体验‘食眠’二字。食,即平日之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眠亦不在多寝,但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身体羸弱应专从食眠二字上用功。眠,养阴也;食,养阳也。养眠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多思;养食亦贵有一定时刻,而戒过饱”。可见,曾国藩十分注重饮食起居的规律性。
四、重视体育锻炼
曾国藩在家信中劝诫晚辈说:“吾见家中后辈身体虚弱……故以养生之法劝诫诸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可见,曾国藩不仅非常注重日常起居的养生之法,还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射箭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体育锻炼项目。此外,曾国藩还始终坚持饭后千步走和临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中医认为,人体的脾胃为后天之本,饭后散步缓行,可助脾胃消化食物。此为“以动助脾”的养生之法。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饭后”是指餐毕20~30分钟以后。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可以加快足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有助于睡眠。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为阳经之始,阳经之络。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用热水洗脚,如同用艾条温灸穴位,不仅可以起到加速血脉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壮腰强筋、加快新陈代谢等作用,还可滋补元气、消除疲劳、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现代医学认为,人的脚掌上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用热水泡脚可使脚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温和地刺激足部的神经末梢,对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人感到舒适轻松。长期坚持用热水泡脚,不仅能加快入睡,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防治感冒、气管炎、耳鸣耳聋、消化不良、便秘、腿部静脉曲张等疾病。
五、喜好诗书弈棋
曾国藩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他热衷于书法不仅仅是为了练字,还是把练字当作培养忍耐力和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他曾说:“每日临一百字,可将浮躁大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有宜,于身有益,愈深,于家亦有宜”。此外,曾国藩还酷爱下围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曾国藩经常通过下围棋来转换脑筋、放松精神、收敛心身。
六、遵循道家的养生之法
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的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应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君逸即是养心,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臣劳即是健体,健体当以‘动’为药”。“君逸臣劳”是道家的经典养生思想之一。君逸是清心寡欲、胸怀宽广之意,而臣劳则是建议人们要经常锻炼,使身体四肢百骸处于适当的劳累状态,以使身体康健。此外,曾国藩认为养生应做到“惩忿窒欲”。“惩忿,即少恼怒也;窒欲,即知节啬也”。他认为,体质强壮者就好像富有之人,只有戒奢侈才能更加富有。而体弱者如贫人,只有节俭吝啬才能使自己逐渐地富裕起来。为能做到少恼怒,曾国藩在家中悬挂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的堂匾,时刻提醒自己。
苏东坡是如何养生的 揭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历史名人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又字和仲,据悉,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关于苏东坡的事迹不论是从其为人处世还是诗词书画苏东坡都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人物,此外,关于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在现代也颇受尊崇,那么,知道苏东坡是如何养生的吗?一起来看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苏东坡是如何养生的?
苏东坡把他所认为有助于养生的经验之谈都记录在了《东坡志林》中。比如,“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布逍遥,务令腹空。”就贴近生活且很有道理:饭要在饥饿的时候吃,但别吃饱,之后要去散布,一直走到感觉肚子空了即可。
苏东坡曾亲自给朋友写了一个从战国流传下来的方子,并强调此养生方法对我很有效。方子里面共有四味药:第一味是一是无事以当贵,即没有事情能让你觉得重 要;第二味是早寝以当富,即要把早睡当作财富;第三味是安步以当车,即要把步行当作是驾车;第四味是晚食以当肉,把晚上吃的食物都想成是肉。我们都知道, 苏东坡曾有一阵穷困潦倒,没有粮食吃。由此推来,这三、四两条当真是苏的救命稻草呢。
说完了吃再来谈谈喝。苏东坡对喝水也有研究。苏 东坡曾言,每逢下雨之际,可在院中摆置盆盆罐罐来接雨,并用雨水泡茶煮药,若长此以往可有长生之效。比雨水稍低一等的就是井水或泉水,但亦有养生之功效。 之后就是些许五行之道和所见所闻。譬如曾闻有道士喝喝“井花水”,其功效可堪比钟、石硫磺,若井水取用和储存方法得当,可用来炼丹云云。莫非养生的关键还 是在炼丹上?
苏东坡对喝茶也颇有研究。譬如喝茶虽有解腻消烦之功效,但不可过量,否则会令脾胃有损。所以可行之法是可在饭后饮浓茶,作漱口用。用此方法可有益无害,老苏还强调,漱口茶的档次不必高,一般偏下即可。若是想喝茶的话,可隔几日喝一次,就不会助阴消阳了。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可谓是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本人信佛,而且不排斥道教。他也认为养生需禁欲,此禁欲特指男女之事。不过就他个人而言,最大的“欲” 莫过于口腹之欲了。为此,他下过决心,也节过食,只是依然抗拒不住没事的诱惑罢了。不过,他倒真有能克制住的时候——穷得没饭吃的时候。若是不穷,那真是 天皇 老子 也拦不住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