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饮食能资养人的血气,人体摄入食物后,五谷之精气就充足,气血就旺盛,筋骨就强壮。不洁的、变质的、疫死的肉不能吃,其理甚明,毋须多说。清淡,是与浓厚肥腻相对来说的。一是指五味的进食适可而止,口味不可过重。多吃肉,特别是肥肉,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海带含碘散淤结,蘑菇抑制癌细胞。
作文巜休闲与养生事业之我所见》怎么写?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而食疗养生是这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就对食疗养生就这篇论文谈一下我的看法。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饮食对人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古人认为,饮食能资养人的血气,人体摄入食物后,五谷之精气就充足,气血就旺盛,筋骨就强壮。
2. 医食同源,寓医于食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祖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文中记述的“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尽之”具体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饮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在一起。
3. 养、助、益、充的食物结构
养、助、益、充这个概念,最早的文献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二篇“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实质上,这个“养、助、益、充”讲的就是中国人的传统食物结构。这种食物结构的科学性在于它符合中国人养生健身的总体营养要求,也符合现代营养学的理论,即任何单一的食物不可能维持人体的健康。直白的说养、助、益、充的食物结构就是合理的膳食结构,提倡人们杂食五谷,并以此为主食,在为益的五畜、为充的五菜、为助的五果配合下,主副食互为补充,辩证施食,就能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
4. 少量多餐,反对暴饮暴食
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善于养性的人,饥饱应当适度,饥饿了就吃饭,口渴了就饮水,要吃的次数多而数量少。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
5. 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
《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古人主张饮食的五味要配合得当。五味进食得当,能营养五脏,增进食欲,有益健康;但是偏颇太过,相关脏腑不胜负担,反易得病。五味之论,要旨在于教人在饮食上把握“恰当”二字。也就是说,五味进食不及会造成营养缺乏,太过也会导致疾病,惟平衡
适宜方能益于健康。直白的说就是要注意酸辛,食用糖,食用盐等调味品的用量。
6. 注意肉类卫生,少食肉
我国养生学家历来主张饮食宜清淡,忌味重肥浓。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诸肉臭败者不可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不洁的、变质的、疫死的肉不能吃,其理甚明,毋须多说。但少吃肉,吃得清淡些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清淡,是与浓厚肥腻相对来说的。一是指五味的进食适可而止,口味不可过重。二是说,宜常食新鲜蔬果、杂粮等营养丰富而易吸收的食物。少吃些肉,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其他有益食物是很重要的。多吃肉,特别是肥肉,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所以饮食结构以素为主,以荤为辅,荤素同食,比较合理。
7. 饮食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
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支柱之一。调和饮食滋味,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以饮食养生疗疾,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调顺四时的原则。《礼记·内则》上说:“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由于四季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且盛、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
8. 饮食时精神要愉快,勿抑郁,勿动怒
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食前和食中保持这种情绪,对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跪求一篇有关养生之道的文章。。题材最好与药品有关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治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治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治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治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治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治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根治牙疼:
蚂蜂窝. 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治口腔炎:
西瓜皮晒干,烽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治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治咽炎:
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治中耳炎:
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治耳鸣耳聋:
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治感冒:
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治偏头疼:
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治头痛:
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成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神经头痛)
治头晕头痛:
黄芪. 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治痔疮:
皮硝一两,槐米半斤。熬水熏洗,每日两次,七天治愈。
治阴痒肛痒:
醋500克,盐5克加热洗,一天三次。
治鼻出血:
(1)左鼻出血从右耳吹气,右鼻出血从左耳吹气,可立即止血。
(2)用头发烧成灰吹入鼻孔立止(男用母发,女用父发)可根除。
治鼻炎:
苍耳子30克,轻轻捣烂放入小勺内,加香油50克火煎,将苍耳子碎渣捞出,用油滴鼻子,一天3至5次。
治青光眼:
向日葵盘(去籽)3朵,斩碎水煎一半内服另一半熏洗眼部半月治愈。
治眼流泪 . 角膜炎:
鱼苦胆点眼,一天三次,半月治愈。
快速美容:
鸡蛋三个,用酒泡,密封4至7天,每天以蛋清涂面,七天面如白雪。
治青春痘:
用蒲公英2两,熬水喝,一天一付,半月治愈
治手足裂:
五倍子适量研末,用牛骨髓或矾士林调涂抹缝中,五日治愈。
治黑斑:
当归半斤,煮水一碗,用此水抹患处,半月见效
治肩关节周炎:
生姜一两,芋头二两,去皮捣烂如泥,用布袋装好贴患处,一天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治胆囊炎:
玉米须30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三次,一个月治愈。
治肠胃炎:
木瓜100克,扁豆100克,兑水煮熟吃豆喝汤,一天两次,半月除根。
治肠胃炎:
木瓜100克,扁豆100克,兑水煮熟吃豆喝汤,一天两次,半月除根。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辣椒2两泡白酒2斤,泡七天后洗患处,一天三次,半月治愈
治气管炎:
炒桃仁,白胡椒,枝子,乙醚各25克,碾成碎面,鸡蛋清调和,男左女右贴在脚心处,吃鸡蛋。每天一个,七天特效。
治胆结石:
鸡内金10克,焙干研末,白开水冲服,一天三次,一个月治愈。
治肾结石 . 尿道结石:
核桃仁,冰糖各20克,香油50克,温开水冲服,每天一剂,一个月治愈。
治胃病:
血灵脂25克,延胡素,香附佛手各20克,甘松15克,水煎服。一天一剂,半月治愈。
治胃胀胃满:
黑白丑焙干研末,白开水冲服,每天3次,每次10克,七日治愈。
治四肢麻木:
生姜,大蒜各20克,切碎拌陈醋100克,加水一碗煎开熏洗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