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主张房事有度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如何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养生之道。世界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不同,其养生之道也不相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千百年来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医养生之道。 什么是养生?什么是中医养生之道?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主张房事有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怎样养生才最健康
日常生活中,养生方法较多,不同人群适合的养生方法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多数情况下,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方式是较为正确的养生方式。
1、充足规律的睡眠:睡眠对人体健康较为重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能缓解人体各器官的疲劳,有助于调整精神状态,对之后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具有一定帮助,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之一;
2、适当运动:运动能帮助人体增强体能,有利于维护健康。常见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跳绳、爬山、游泳等,选择进行适合自身的运动有助于调养身体,进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合理饮食:规律合理的营养饮食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健康。如日常生活中可适量吃大枣、山药、桑葚、银耳、羊肉、核桃仁、冬瓜、玉米、薏苡仁等食物,通过合理的饮食以达到正确养生的效果;
4、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生活、劳逸结合、不吸烟、不喝酒,尽量不出现情绪或身体上的剧烈变化,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都是养生正确方法。
同仁堂参茸膏是一款由人参、丹参、苦参、鹿茸、透骨草等成分制作而成的外用膏霜,可以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调理亚健康状态。